随着市场化推进,固废行业产业链向前端的拓展是大势所趋。而建立贯穿产业链的商业模式,将是孕育行业发展下一个暴发点的基础。
平台企业将对单项产品、工程、服务产生大量的合作或是“采购”需求,成为事实上的产业组织者。而一旦更多产生企业对企业的采购,行业则将逐步回归“谁有金刚钻谁揽瓷器活儿”的市场规则。
作为环保产业内已成熟的细分领域,水务行业的深度转型在近两年来已经陆续开始,不仅体现在豪气的资本运作上,企业对业务理解、商业逻辑的体会也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变化着。
无论是国际巨头、还是国内的大中型环保企业,在企业转型中在上述方面都呈现出相当明显的趋势。
国内企业 全面扩张挑战多
国内的“大佬”企业多是通过资本运作,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。但这些“买”来的能力,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整合、消化、吸收,对其品牌管理、质量和风险控制、团队文化融合等能力提出较大考验。
不再以单个项目作为业务扩展的“单位”,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,在这一点上,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反应也并不慢。近年来的入手项目也有不少以流域治理为标的的数十亿元大单。比如北控水务80亿元凉水河治理项目就涉及了整治修复、水系连通等系统工程。
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在国内,固废行业表面的红火掩盖不了其被限制在产业链末端、靠政府补贴、饥饱不均的产业现状。随着市场化推进,产业链向前端的拓展是大势所趋。而建立贯穿产业链的商业模式,将是孕育行业发展下一个暴发点的基础。这也应该是斥巨资“海外购物单”中被关注的部分。
中型企业 找准位置很关键
新的产业秩序将建立,企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;真正“危险”的是那些“不上不下、摇摆不定”的企业,跳不上去又沉不下来,竞争没有较强的识别性,未来发展空间恐会受限。
而平台企业将在这一领域获得机会、展开竞争,也将对单项产品、工程、服务产生大量的合作或是“采购”需求,成为事实上的产业组织者。而一旦更多产生企业对企业的采购,行业则将逐步回归“谁有金刚钻谁揽瓷器活儿”的市场规则。
新的产业秩序将建立,企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。而据文一波的观点,平台企业的预留席位可能不会太多,“未来国内有一二十家平台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下去。”
相关标签: